機體(ti) 的特異性免疫反應
當外來的抗原物質進入機體(ti) 後,機體(ti) 在抗原物質刺激下,產(chan) 生細胞免疫和體(ti) 液免疫的過程,就是機體(ti) 的特異性免疫反應。一定量的抗原物質進入機體(ti) 後,如何使機體(ti) 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發生特異性免疫反應(包括細胞免疫與(yu) 體(ti) 液免疫)產(chan) 生特異性抗體(ti) 呢?
抗原初次進入機體(ti) 後,立即被巨噬細胞所吞噬,大多被分解為(wei) 免疫碎片,再與(yu) 巨噬細胞的mRNA結合形成複合體(ti) ,從(cong) 吞噬細胞內(nei) 釋放出來。這種被吞噬細胞處理過的抗原,刺激T細胞和B細胞,使它們(men) 大部分分別轉化為(wei) 淋巴母細胞和漿母細胞,從(cong) 而產(chan) 生出更多的致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其中一部分受抗原刺激後中途停止分化,而成為(wei) 記憶細胞,這些記憶細胞在抗原刺激終止後數月甚至數年,還能與(yu) 再次進入機體(ti) 的相同抗原起繼發性免疫反應。
受到抗原刺激後,便轉化為(wei) 淋巴母細胞和致敏淋巴細胞,再次接確同種抗原,可產(chan) 生巨噬細胞移動抑製因子、巨噬細胞武裝因子和淋巴毒素等各種淋巴激活素,形成細胞免疫反應。
受到抗原刺激後,就增生分化成漿母細胞和漿細胞,產(chan) 生並分泌特異性抗體(ti) (免疫球蛋白),形成體(ti) 液免疫反應。
當然,抗原進入機體(ti) 後,與(yu) 機體(ti) 免疫活性細胞起作用的僅(jin) 是一部分,還有一部分被機體(ti) 代謝器官所排除。
抗原與(yu) 淋巴細胞接觸產(chan) 生免疫反應的方式有多種:抗原可先與(yu) 巨噬細胞作用,然後再傳(chuan) 遞給淋巴細胞,也可直接與(yu) 淋巴細胞(包括T細胞和B細胞)作用,發生免疫反應。抗原物質刺激機體(ti) 後,抗體(ti) 的產(chan) 生有一定的規律,即抗原進入機體(ti) 後,首先經過一段潛伏期,然後抗體(ti) 含量逐漸增多,達到高峰後,暫時維持一定的時間,以後抗體(ti) 含量又逐步下降,完成初次反應的階段。當同樣的抗原第二次再刺激機體(ti) 後,抗體(ti) 含量上升速度比初次反應速度快,並且峰值也較前次為(wei) 高,高峰持續時間也較長,形成再次反應階段。
如果在抗體(ti) 含量為(wei) zui高時,一般情況就能得到價(jia) 的抗血清,經過采血,如不注射同樣抗原,機體(ti) 產(chan) 生抗體(ti) 的能力就會(hui) 日漸下降,但是,如果動物休息相當長的時間,例如2-3個(ge) 月後,再次注射同樣的少量抗原,它的抗體(ti) 含量會(hui) 很快上升,能重新獲得價(jia) 抗血清。機體(ti) 的特異性免疫反應與(yu) 抗體(ti) 的形成直接相關(guan) ,因此,注意在抗原刺激下影響機體(ti) 產(chan) 生抗體(ti) 的因素尤為(wei) 重要。
應特別注意選擇合適的動物。免疫有物動物,年齡、體(ti) 重和性別均要考慮。作為(wei) 免疫用的動物年齡太小,免疫係統發育還不健全,會(hui) 影響抗體(ti) 的形成;年齡太大因代謝機能衰弱,也會(hui) 影響抗體(ti) 的形成。因此,對於(yu) 實驗室常用的家兔選擇兔齡為(wei) 9-24個(ge) 月,體(ti) 重為(wei) 2-2.5kg,耳朵大,靜脈粗,無腳癬的健康雄性白兔。
采用合適抗原劑量。抗原劑量太大,會(hui) 產(chan) 生免疫麻痹;太小,會(hui) 無法刺激機體(ti) 反應,並且多次低劑量注射所造成的免疫麻痹,比一次大劑量所造成的免疫麻痹要嚴(yan) 重得多,均不利於(yu) 抗體(ti) 的形成。對於(yu) 抗原刺激B細胞的反應來說,要使B細胞產(chan) 生大量抗體(ti) ,就必須注射合適的抗原劑量。
挑選合適的注射途徑和部位。抗原進入機體(ti) 的途徑多種多樣,例如肌肉、皮內(nei) 、皮下、淋巴結、靜脈、腳掌和腹腔內(nei) 等。經常采用的有兩(liang) 種途徑:一種肌肉注射,另一種是靜脈注射,如果兩(liang) 種途徑交替使用,那麽(me) 應先靜脈注射後肌肉注射,這樣有利於(yu) 機體(ti) 產(chan) 生價(jia) 的抗體(ti) 。對於(yu) 某一途徑,例如,肌肉注射時,常在不同肌肉部位進行多點注射,免疫效果也較好。采用什麽(me) 途徑注射,與(yu) 抗原的性質有關(guan) ,對於(yu) 某些病毒例如蕪菁花葉病毒,由於(yu) 在純化時加入了許多化學物質就不適宜靜脈注射。另外,為(wei) 了防止動物的注射點發火,一般每個(ge) 注射點的劑量不應大於(yu) 0.5ml.
輔之合適的佐劑。為(wei) 了使抗原在機體(ti) 內(nei) 慢慢釋放出來,延長抗原在機體(ti) 內(nei) 的停留時間,從(cong) 而使產(chan) 生抗體(ti) 的初次反應和再次反應結合在一起,常常在抗原中加入佐劑,並與(yu) 抗原充分混合,一起注入動物體(ti) 內(nei) 。常用的佐劑有:福氏佐劑(Freund's adjuvant)和明礬佐劑。福氏佐劑由石蠟油和羊毛脂混合而成,它們(men) 的比例要按情況而定。福氏佐劑又分為(wei) *和非*兩(liang) 種。所謂*福氏佐劑就是在福氏佐劑中加入熱滅活的分枝杆菌,例如卡介苗或酪酐菌等,否則,就是非*福氏佐劑。使用福氏佐劑時一定要使油包水的過程(即乳化)*,否則就不能起佐劑作用。明礬佐劑不好福氏佐劑常用,但當實驗室缺乏羊毛脂,或者在加入某一病毒後佐劑難以乳化時,明礬佐劑也可以采用(配方參閱附錄)。用於(yu) 人類的佐劑通常以抗原沉澱物的形式吸附在硫酸鋁鉀或氫氧化鋁上,加入滅活的百日咳博德特氏菌來提高抗原的免疫性。